有汗无汗,下利不下利,俱得以葛根主之。热胜则生,寒胜则死,此内伤外感之别。
阳明乃太少两阳相合之阳,其热发于肌肉,故蒸蒸发热。是方用桂枝发汗,即用芍药止汗。
是法也,可以发汗,汗生于谷也,即可以止汗,精胜而邪却也。太阳阳虚,不能主外,内伤真阴之气,便露出少阴底板。
下后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头汗出,寒热往来者,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汗之。 茯苓味甘入脾,色白入肺,清水之源。
此知伤寒以阳为主,不知太阴伤寒以阳明为主。 盖真阴不可虚,强阳不可纵也。
方中药味修治同前者,如麻黄去节、杏仁去皮之类,但不再注;附子必炮,一、可汗不可汗等篇,鄙俚固不足取,而六经篇中多有叔和附入,合于仲景者取之。四逆为太阴主方,而诸经可以互用。